?
青海省海北州地處高原地區且位于祁連山地震帶,暴雪、洪澇、風雹、低溫冷凍、地震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自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開展以來,該州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把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全州的一項重大基礎工程、民生工程來抓,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專班實體化運行
諸措施不斷細化
該州高度重視此次普查工作,州、縣按照要求相繼成立了由各級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19個行業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時調整領導小組成員,明確細化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州普查辦認真學習領會青海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具體貫徹措施。州政府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主動協調解決重大事項,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州、縣兩級組建工作專班,落實辦公用房及設備,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不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實現了實體化運行。同時,針對此次普查涉及行業領域多、專業性強、技術難度大的實際,引入有資質、有經驗的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對各單位進行業務培訓、任務優化和數據把關。
該州普查工作涵蓋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地震災害、地質災害五個方面,涉及州、縣19個涉災行業部門和所有鄉鎮、村和社區,工作重點在綜合統籌,難點也在綜合統籌。
2021年8月,州普查辦組織召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工作會、培訓會等一系列會議,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工作任務,研究部署普查工作。同時,州普查辦及時制定印發《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方案》《海北州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宣傳工作方案》等,為全州普查工作列出了時間表。各縣普查辦緊跟省、州普查工作總步調,結合各自實際,及時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啟動會議、組建工作專班、開展數據調查,確保普查各項工作有序銜接。
推進數據應用
確保普查質量
該州在編制《普查工作方案》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草原自然災害普查內容,并進一步明確了普查任務內容和時間節點。同時,州、縣重點涉災部門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緊密結合“5·22”果洛瑪多7.4級地震災害和海北祁連“7·22”暴雨洪澇災害暴露出的問題和工作短板,持續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等普查工作,加強隱患排查治理,細化防控舉措,切實推進普查數據和成果應用到日常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風險管理和社會治理等工作中。
州、縣普查辦嚴格按照省普查辦工作部署和時限要求,于2021年4月24日完成全州范圍內特殊行政區劃排查匯總、現有普查區劃復核和更新工作,共收集4個縣30個鄉鎮(街道)255個村(社區)的區劃名稱、區劃代碼、行政駐地,以及區劃邊界等資料,完成轄區內55條區劃名稱、區劃代碼、邊界和行政駐地更新工作;2021年8月15日完成全州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清查工作任務,4個縣累計清查自然災害承災體和綜合減災能力兩大類共計944條數據。其中,清查自然災害承災體數據557條、綜合減災能力數據387條,均順利通過了省普查辦及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普查辦)審核;2021年11月24日,完成全州應急管理系統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調查數據的審核、匯總和錄入工作,共錄入三大類8180條數據。
2021年10月25日至30日,州、縣普查辦開展家庭減災能力調查工作,四縣在完成國務院普查辦抽取的28個鄉鎮88個行政村3520戶家庭減災能力調查填報工作的基礎上,超額完成了254戶;2021年12月1日至3日,州普查辦抽調業務骨干會同第三方技術人員組成核查組,隨機抽取全州118條數據作為核查對象,采用外業為主、內業為輔的方式,先后深入各抽調單位,采取實地查看、查閱資料、現場問詢等方式,逐條對調查結果進行質量核查,發現錯誤數據、查找遺漏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實現資源共享共用
健全工作責任制度
2021年11月25日、30日,該州相繼組織召開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推進會、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地震)普查專題會議,針對普查數據量大、涉密等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積極探索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多渠道搜集、多部門聯合,加強數據質量源頭和全過程管控,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著力提升普查效率。
針對該州普查工作存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進展不平衡、普查工作進展滯后、技術支撐較缺乏、調查實施難度大等問題,州、縣普查辦對照問題清單,逐條逐項整改落實。通過督促各地各行業部門倒排工期、細化任務,同時,建立健全普查工作責任制度和通報制度等,積極推動全州按時高質量完成普查任務;通過加大培訓力度,督促重點涉災行業部門全面掌握數據采集、整理、審核及系統上報等方法,州、縣普查辦以培訓為主、電話解答為輔的工作方式,全力解決各地各部門普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該州普查辦明確各項調查指標的提供單位,積極與各行業部門單位溝通協調,委派相關人員前去調取資料。針對家庭入戶調查,通過耐心宣講普查政策,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報道力度,提高公眾對風險普查的知曉度和參與率。(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