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進入危險區域,請快速離開……”3月21日,黃陵礦業一號煤礦“AI+NOSA安健環”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統成功識別現場模擬違章人員,立即閉鎖所有設備并發出語音警報。同一時間,地面調度指揮中心收到違章信息,開始跟蹤處理。
這套系統可根據危險源辨識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井下“三違”行為、非標準作業進行實時監管,實現了人工和科技對安全風險的雙重管控。
陜西省是煤炭資源大省,煤炭安全生產是重中之重。自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深入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和煤礦分類處置整改提升,防風險、強監管、嚴執法,不斷提升煤礦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明晰路徑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陜西省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于2020年啟動,目的是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解決煤礦安全生產重點難點問題。去年以來,我們對排查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攻堅?!笔惫芾韽d副廳長李建文表示。
淘汰退出落后產能、打擊非法違法行為、推動煤礦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強化煤礦安全風險管控……省安委辦制定了16項集中攻堅任務并下發各市,對每一條任務逐一列出工作措施。
陜西省對煤礦開展分類處置,精準研判煤礦災害風險、安全管理、資源儲量、整改投入等因素,將234處煤礦列為正常生產建設煤礦,128處煤礦列為整改提升煤礦,8處煤礦列為引導關閉退出煤礦。
今年是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為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陜西省大力推進三年行動治本攻堅,省安委辦確定了推進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各級監管監察責任、提高煤礦企業辦礦能力等13個方面治本攻堅內容。李建文表示,要持續加強煤礦隱患排查和治理,特別是加大重大災害防治力度,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推動解決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
創新手段
增強監管執法效能
如今,陜西省煤礦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在檢查完煤礦企業后,只要登錄國家煤礦安全監管執法系統,輸入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存在問題隱患,系統便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自動生成行政執法文書。這是陜西省在煤礦安全領域推行“互聯網+執法”的重要舉措,提升了監管執法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查閱資料、下井檢查、座談交流……1月10日至21日,寶雞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及3名煤礦專家組成檢查組,深入轄區4家煤礦企業,開展“會診式”安全檢查,針對發現的隱患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這樣的“執法+服務”模式把嚴格執法和指導服務相結合,既幫助企業排除安全隱患,又在執法過程中體現優質服務。
工作方式的創新帶來了監管執法效能的提升。2021年,全省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共檢查煤礦7267礦次,巡查長期停工停產礦井866礦次,查處隱患29833條,其中重大隱患109條。
從今年4月開始,陜西省部署開展為期6個月的集中執法行動,嚴厲查處打擊煤礦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
防范風險
強化災害防治能力
為加強重大災害超前治理,2021年,省應急管理廳組織多個工作組,對全省114處煤礦開展防治水“專家會診”,排查問題隱患2442條,提出建議534條;同時組織專家對35處涉及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和采空區大面積懸頂災害的煤礦進行督導檢查,并對煤礦災害治理情況進行“回頭看”。
開展致災因素普查,為風險因素“畫像”?,F在,全省已有243處礦井完成瓦斯參數測定、29處高瓦斯礦井完成突出危險性鑒定、286處礦井完成隱蔽致災因素排查、40處礦井完成沖擊地壓鑒定、252處礦井完成水文地質類型重新劃分。
緊扣災害防治,摸清風險底數,是對全省煤礦開展的一次全面體檢,對于防范化解煤礦安全重大風險、遏制安全事故發生有著重要作用。省應急管理廳專門印發《陜西省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范和加強預案編制、評審、備案、實施等方面管理,進一步提高煤礦企業發生事故后的應急處置能力。